暴风体育,风暴来临
从2016年6月轰轰烈烈成立,再到9月获得2.04亿A轮融资,暴风体育的2016年脚步飞速。但进入2017年之后,体育产业大环境冷静,暴风集团遭遇困境,暴风体育也风光不再,开启了一轮调整与裁员的风暴……
文/ 孙柏山、郭阳
暴风体育,如今遇到了一场裁员风暴。
多方消息证实,暴风体育如今已经进入了裁员的阶段。技术、内容的员工相继离职,从2017年4月告知生态圈的“不到200人”,裁至如今的不到100人。这家曾经一度喊出在体育领域“100天超越腾讯、乐视”的公司,不得不减缓了速度,让自己轻装上阵,来度过如今体育资本市场的寒冬。
事实上,此前在2015年和2016年,暴风科技和暴风魔镜曾先后被曝出进了30%和50%的人员裁撤,不过,此前两次暴风方面都发表声明表示,这属于“正常的人员调整”。
这一次,暴风体育究竟是正常的人员调整,还是真的撞上了时代的风暴眼呢?
轰轰烈烈搞体育
忆往昔,暴风集团曾经33个一字涨停板,把公司的估值炒至高位,成为了当时的年度妖股,最高时市值一度达到了360亿。
富贵不投体育,如同锦衣夜行。2016年,冯鑫与暴风进行了影视、游戏、海外等一系列的投资,当年5月,当时还未更名为“暴风集团”的上市公司暴风科技,与光大证券联合成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,资金规模号称达100亿。
2016年6月3日,暴风体育公司宣告成立。
其公告显示,公司与控股股东旗下企业暴风鑫汇、暴风鑫体等合计投资1亿元设立暴风体育有限责任公司,其中暴风集团出资1990万元,占暴风体育股权比例的19.9%。 与此同时,上市公司名称也由“暴风科技”更名为“暴风集团” ,大有打造全平台的大公司的架势。
当然,由于入局相对较晚,暴风体育没有盲目入局市场,而是拉上了欧洲体育赛事代理 MP&Silva Holdings S.A.公司(以下简称MPS)。
6月7日,也就是在苏宁张近东控股国际米兰的第二天,暴风集团举行战略发布会,高调宣布暴风体育与MPS的合作——在高歌猛进的2016年,有关体育的投资积极而迅猛。当时的公告显示,暴风集团通过上述并购基金出资约50亿人民币收购了MPS 65%股份。
据悉,MPS拥有欧洲五大联赛、 NFL、 NBA、 FIFA、F1 等12-15个顶级赛事资源。而在成立暴风体育的时候,他们就获得了中超2016和2017两个赛季每轮一场比赛以及2016/17赛季CBA的转播权,让早早宣布“无乐视,不中超”的乐视体育有些尴尬,而暴风体育也成功从趋于饱和的版权上,强行分得了一杯羹。
因此,冯鑫当时表示,于暴风来说,收购MPS的价值是获得了一张进军体育产业的门票。此外,暴风体育还聘任MPS的联合创始人安德烈-拉德里扎尼为暴风体育国际业务总裁,负责暴风体育海外业务。
这样轰轰烈烈的布局,再加上大环境对体育产业的看好,很快为暴风体育带来了回报。不到100天的时间,暴风体育拿下2.04亿A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光大浙通、金宝投资等5家投资机构。
融资之后冯鑫表示,暴风体育成立三个月的时间里主要做了三件事:融资、招兵买马、包装产品。据悉,其团队当时已经达到70人。
在发布会上,暴风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和CEO,同时兼任暴风体育CEO的冯鑫志得意满,高唱一首《追梦赤子心》。
“向前跑 迎着冷眼和嘲笑”,影影绰绰间,仿佛让人看到了“吹啊吹我的骄傲放纵”的MC YT。
一场寒潮没咋地
然而,暴风体育的故事,并没有顺利的讲下去。
2017年7月19日,暴风集团停牌。停牌时股价为20.2元,总市值仅为67.1亿元,为其上市以来的历史最低点。而暴风集团的问题,也存在很久了。
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。暴风体育也遇到了不小的难题。
首先是收入堪忧。据财报显示,暴风集团2016年1-9月的业务中暴风体育营收不到10万元。当然,这个时间段暴风体育尚可以用“试运营”来搪塞,但在2017年上半年的财报里,干脆没有提体育业务的营收情况,只表示,其“全站每日数据更新数量从2000条提升到超过10000条”,“暴风体育人均点击量提升66%”。
当然,体育公司盈利都很难。因此,咱们姑且先不论收入方面的问题,单讲体育版权的战场上,暴风体育也没能顺利进入战场。
在A轮融资2.04亿时,其COO赵静坤表示,会把融资的60%拿出来进行版权投资。事后看看,这1亿预算在当时泡沫遍地的体育版权市场上,或许不值一提。无论是5年80亿的中超,还是3年50亿的英超,亦或是1年1亿美元的NBA还是2.5亿欧元5年的西甲,都远超暴风体育的版权预算。
而且显然,MPS没有如愿成为暴风体育的大腿。据了解, MPS的资源要么不是中国区域的,要么是足总杯、意甲、法甲、苏超、西班牙篮球联赛等赛事的国际版权,这些资源在国内的影响力相对有限。
据悉,暴风体育本身没有购买这些版权的优势,也没有优先条款,想赚钱只能寄希望转手售卖,曾经是乐视体育,如今换成了腾讯和PP体育。
在暴风体育自己的平台上,随着上赛季CBA和中超相继结束,暴风体育风光不再,只是在今年三月从体奥动力处购得2017赛季中超联赛每周一场视频直播权和全场次短视频和集锦点播权益。在苏宁旗下的PP体育面前,暴风体育则有些形单影只,存在感不高。
如今,当我们打开暴风体育APP官方页面,已经找不到太多顶级赛事的直播链接。这也意味着,暴风体育与MPS在上述世界顶级赛事资源的商务开发上,至少在目前来看,已完全陷入沉寂。
暴风体育的未来在哪里?
顶级赛事的版权市场一直是产业巨头之间的游戏,其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,后期则需要高效的赛事变现,这对资金链运转和内容营销是很大的考验。
一个相对成功的例子是新浪体育,此前几年新浪体育痛失NBA版权后,退出赛事转播的一线阵营,此后,新浪体育专攻自主IP赛事,在新浪微博的助力下,如今已取得不俗成绩。因此,在头部赛事难有很大机会的暴风体育,似乎也开始在自主赛事上小试牛刀。
据暴风体育COO赵静坤表示,暴风体育成立至今,已经初步完成媒体产品建设和用户积累,具备了基于用户平台孵化更多商业和赛事的能力。在最近,暴风体育已开始联合国内公司,针对线下的自主IP赛事“泥泞跑”进行了探索。
但体育IP的打造需要时间,绝不是一蹴而就的。等待,对于公司整体陷入泥沼的暴风集团而言,无疑成本代价极高。在2017年9月的品牌和战略升级会上,暴风体育或许已经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,没有获得太多战略曝光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暴风体育只能寄希望于弯道超车。
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冯鑫不止一次的提出了“要做体育界的今日头条”这样的概念。在赛事版权有限,没有或许是上一阶段标配的PC端入口的情况下,这或许是他们弯道超车的最佳法宝。
暴风体育认可头条模式是“内容分发的核心方式”,特别是头条这种“千人千面、没完没了”的个性化分发方式,符合他们对体育内容的想法,而“碎片化+结构化”是其基本操作思路。
然而,今日头条的模式是否适用于体育尚没有定论,这种模式在体育圈还缺乏实际战例,暴风到底该怎么去运营内容和沉淀用户,也成为了一大难题。
另外一个自救法宝,或许是暴风集团曾一度赖以成名的VR技术。成立伊始,暴风体育就提出了“越连接越运动”的概念以及VR的战略。16-17赛季,暴风体育还与CBA展开共同探索VR内容录制和播放。但从市场反馈看,暴风体育的这一VR篮球业务也十分地“静悄悄”。
而随着暴风魔镜在VR市场上先发优势不在,暴风体育的VR战略也无可奈何地陷入停滞。未来,VR究竟能在体育领域会发挥多大的威力,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。
裁员≠失败,行业须共同找寻出路
股价的大起大落、战略布局的全面铺开、新领域的大胆尝试,暴风集团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大风大浪,冯鑫对媒体表示,目前的状况是他遇到的第4次压力。
但对于外界认为暴风和乐视生态很像的说法,冯鑫的看法是,乐视的核心问题是手机、汽车和电视业务,而这三方面暴风一个都没占。但也有人认为,摊子铺太大,资金跟不上,就是暴风集团与乐视网的共同问题。
而冯鑫认同的是,暴风到今天为止,没有一个很强悍的业务。对于暴风体育而言,没有核心业务的问题也依然存在着。
有暴风体育离职员工告诉我们,从版权流失开始,公司的业务线一直在调整。“从拿到offer再到后来入职,公司几乎不是最初的样子了。”当然,这一方面体现了暴风体育的迷茫,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这家公司在未来方向方面的尝试。
在体育行业围绕头部IP展开激烈争抢的今天,试图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暴风体育,或许代表了互联网企业对体育行业的新探索。
中国体育文化不够深厚,体育产业相对薄弱,而移动化观赛与支付又走在世界前列。在这种情况下,对于模式的探索应该获得更多的重视。而对于暴风体育等行业新兵,也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。
在乐视体育帝国轰然倒下之时,不少人表现出了幸灾乐祸的态度。但岂不知,体育行业的发展一荣俱荣,在那之后,阿里体育、暴风体育、微赛体育等多家互联网背景的体育公司再没传出融资进展。冲锋在前者倒下,后来着也只好放慢脚步,认真找寻前行道路。
因此,无论暴风体育的确发生了大裁员,正在蛰伏以期找到未来道路,还是只是“正常的人员调整”,生态圈希望看到的是更多探索者寻找出路的身影,而在这条道路上,需要各家入局的互联网巨头多一些耐心。
点击下面蓝色字,获取更多新闻
体育产业巨头刺刀见红的2017,成立10个月的暴风体育靠什么突围?
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
点击 “阅读原文” 进入生态圈官网